目前,全球显示市场的版图则是,中国企业凭借价格竞争力主导了LCD市场,而韩国在高端OLED市场占据优势。

韩媒警告:从LCD到OLED,韩国显示产业“噩梦循环”,这背后“真相何在”?-视听圈

但是这样的局面,在韩媒分析看来,或将在未来随着中国品牌加强对OLED显示器的“强势布局”,有望再度被更改。因为从走向来看,中国品牌继以价格优势主导LCD市场后,正以惊人的速度向高端OLED领域渗透。

据Omdia数据显示,中国LCD面板份额从2016年的31%飙升至2023年的49.7%,迫使三星、LG先后退出LCD生产;如今,同样的剧本正在OLED市场重演。从笔记本电脑到车载屏幕,中国企业的份额增长曲线几乎复刻了LCD时代的路径:以和辉光电为例,其笔记本OLED面板份额一年内从0.2%跃升至17.9%,而三星同期份额暴跌23.1个百分点。这种“替代加速度”背后,是中国将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核心的长期布局。

尽管韩国仍在高端OLED市场保持技术优势,但中国企业的竞争策略已从单一价格战转向“技术+产能+生态”的全方位突破。在智能手机领域,京东方、维信诺等厂商的OLED出货量占比已逼近45%,蚕食三星、LG合计55%的份额;车载市场更凸显中国产业链协同效应——凭借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,国产OLED面板份额一年内激增10个百分点,与韩国32.5%的市占率仅差2.7个百分点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在技术迭代上展现出“预判式投资”能力:当韩国聚焦传统OLED时,中国企业已抢先布局Micro OLED产线,这种在下一代技术上的“卡位战”,与当年韩国从LCD转向OLED的路径如出一辙。

Micro OLED被视为颠覆现有显示技术的核心变量,而中国正试图将其打造成对韩国的“非对称优势”。不同于需要巨额投资的蒸镀工艺,Micro OLED采用半导体技术路线,与中国成熟的芯片制造生态更具兼容性。目前,京东方、视涯科技等企业已建成8英寸Micro OLED产线,瞄准AR/VR设备需求。

韩国业界担忧,若中国在Micro OLED领域形成量产能力,可能像当年韩国用OLED替代日本LCD一样,直接改写产业规则。这种危机感并非空穴来风——中国在显示领域的研发投入增速是韩国的2.3倍,且政府将Micro OLED列入“十四五”关键技术清单,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,技术代差可能被快速抹平。

后记点评:从LCD的替代者到OLED的挑战者,再到Micro OLED的领跑者,中国显示产业的进阶逻辑始终清晰:通过技术迭代实现产业链价值跃迁。韩国媒体《全球经济》分析认为,中国显示品牌不再满足于市场份额的追赶,而是试图主导从技术标准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话语权。当韩国企业仍依赖苹果、特斯拉等国际客户时,中国已构建起“本土终端品牌(华为/比亚迪)+面板企业”的内循环体系。这种“市场反哺技术”的模式,或将使全球显示产业从“韩国主导”转向“中韩竞合”,甚至最终演变为“中国方案”的全面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