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续四天,当贝的预热海报轮番“致敬”了巴可、科视、JVC以及杜比——这些在专业显示领域堪称“天花板”的品牌。7月29日,这家以智能家用投影起家的厂商,终于在北京揭晓了年度旗舰新品:15999元的(国补后13999)S7 Ultra Max。

一个主打家用市场的品牌,为何要在新品上“碰瓷”高端工程投影?当贝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:这不仅是营销策略,更是产品哲学的转变——他们试图重新定义家用投影的技术上限。
但问题来了:S7 Ultra Max究竟是真有实力比肩巴可、科视、JVC,还是仅仅在“蹭热度”?
参数堆料到顶:打破行业多个“参数记录”
当贝S7 Ultra Max的硬件配置让业内人士直呼"疯狂"——5800 CVIA流明的亮度直接刷新行业纪录,65000:1的动态对比度更是让专业玩家都为之侧目。从48颗激光器组成的阵列,到全链路液冷散热系统,再到8重消散斑模组,这款产品几乎在每个关键指标上都做到了极致。

具体来看,它的亮度表现堪称"碾压级":比售价11599元的极米RS 20 Ultra高出近30%,更是将海信VIDCA C3 Ultra(9499元)的3200流明远远甩在身后。当贝官方甚至表示,这个亮度表现已经接近十万元级专业激光投影的水准。

在画质方面,8000:1的原生对比度配合动态算法,让暗场细节表现远超同价位产品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其采用的偏振合光技术和自研日蚀光学引擎,终于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散斑问题。

最让人惊喜的是散热系统,24分贝的运行噪音几乎让人忘记它的存在。这样的配置组合,在高端家用投影市场确实难逢敌手。不过话说回来,参数再漂亮,最终还是要看实际体验能否打动挑剔的高端用户。
高端化突围:当贝为何押注“万元水桶机”?
当贝在行业寒冬中祭出S7 Ultra Max这张王牌,看似冒险,实则暗藏深意。在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,这家投影新贵为何还要押注万元级市场?让我们拆解其背后的商业逻辑。
首先,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消费升级。虽然整体销量下滑,但5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却逆势上扬。洛图科技数据显示,今年半年5000元以上高端产品份额逆势增长1.6个百分点,达到6.5%。这一趋势表明,市场正从"唯价格论"向"品质优先"转变。这背后,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便宜,而是更看重"值不值"。

此外,面对极米RS 10 Ultra、海信C2等竞品的先发优势,当贝必须拿出更具颠覆性的产品才能破局。
其次,这是一场关于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战。激光投影正在成为行业新蓝海,当贝祭出"全链路消斑""液冷散热"等黑科技,就是要建立新的技术标准。在严重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,这些差异化创新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关键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应对超大屏电视的降维打击。如今85英寸液晶电视已经杀到6000元价位,投影仪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优势。S7 Ultra Max主打的300英寸巨幕体验,正是瞄准了高端用户对沉浸式观影的独特需求。
有行业媒体人士向《视听圈》分析表示,当贝此款“行业水桶机”最大的悬念在于:当贝能否突破品牌认知的天花板?参数再漂亮,也难敌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品牌印象。极米凭借多年积累的高端形象深入人心,海信背靠电视产业链的天然优势,而当贝要如何说服消费者为"新贵"身份买单?这场万元定价的豪赌,成败或许就在一线之间。
后记点评:智能投影的高端化之路面临两个关键难题:一方面,厂商们疯狂堆砌的参数数字,往往与用户的实际体验存在明显差距;另一方面,即便技术再领先,品牌认知的滞后也会让消费者产生疑虑。
万元级市场对当贝而言可谓"不成功便成仁"——S7 Ultra Max若能打开局面,当贝就能真正跻身行业第一梯队;但若市场反应冷淡,不仅会拖累产品线,更可能让品牌的高端化战略遭遇重创。
说到底,S7 Ultra Max就是一场关乎当贝命运的豪赌。赌的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,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硬实力,而非传统品牌的光环效应。这场赌局的胜负手,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的那一票。
原创文章,作者:soup82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《5800流明,定价15999元!当贝投影为何要做“高端梦”?》http://www.avq360.com/2025073132478.shtml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