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18大促期间,智能投影市场遭遇罕见"寒流"。据洛图科技(RUNTO)最新数据,国内主流电商平台智能投影销量仅46.1万台,同比下滑14.6%;销售额8.2亿元,同比下降13.8%。这一"量额齐跌"的颓势,反映出消费电子市场的持续低迷,智能投影品类未能延续往年增长神话。

​3500元的三色激光投影来了!这一次是1LCD投影老大“倒戈”-视听圈

然而,在一片惨淡中,高端投影品类却逆势上扬。数据显示,激光光源(含混光)产品销量占比突破20%,4K分辨率机型份额也达到15%,成为市场新宠。这一结构性变化,印证了消费升级趋势下,用户对画质体验的追求正在取代简单的"低价冲量"。

面对市场变局,1LCD投影的领军者小米迅速调整策略,推出首款三色激光投影——小米激光投影仪3,并将价格下探至3519元。这一"高端技术平民化"的举措,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,迫使其他品牌重新思考产品定位。在整体市场遇冷的背景下,技术升级与价格下探的双重冲击,正在加速智能投影行业的洗牌进程。

3500元的三色激光投影,性能配置如何?

作为小米首款三色激光投影产品,其搭载的0.47"DMD芯片是4K投影的黄金标准,配合纯三色激光光源,实现了110% BT.2020的超广色域覆盖,这一参数配置虽相比极米、海信、当贝等品牌的旗舰产品水准,但考虑到到手价只要3500元,也算得上诚意之举。更难得的是,在保证1000流明高亮度的同时,还通过了SGS低蓝光认证,解决了传统激光投影的护眼痛点。

​3500元的三色激光投影来了!这一次是1LCD投影老大“倒戈”-视听圈

在智能化体验上,小米展现了生态优势。MT9667旗舰芯片与3+64GB存储组合,确保系统流畅运行;8x8 ToF激光感知模组配合AI算法,实现了画面自动校正的"无感体验";而130°超大角度云台设计,则彻底解放了投影仪的摆放限制。这些配置放在传统品牌至少是5000元以上的价位,小米却直接砍到3500元档位,其"价格平权"的野心昭然若揭。

小米为何“跟推”三色激光投影?

过去两年,小米在投影市场主攻千元以内1LCD产品,凭借极致性价比快速收割市场份额。截止到今年一季度,其在1LCD投影品类中量额占比超2成,妥妥的1LCD投影的领头羊。因此,小米为何在当下从1LCD战略腹地为何转移到三色激光投影阵地中来,这引起业界的关注。

对此,有行业人士向《视听圈》分析认为,小米此次突然转向高端三色激光赛道,实则暗藏深意。一方面,随着消费者对画质要求的提升,1LCD产品的增长已现疲态;另一方面,三色激光技术经过多年发展,成本已进入可规模化阶段。

小米的入局时机把握精准:既避开了早期三色激光的技术不成熟期,又赶在市场爆发前夜进场。通过复用手机供应链的规模优势,小米实现了高端技术的成本下探。这种"技术成熟即普及"的打法,与其手机业务的策略如出一辙——不做技术探索者,但要做技术普及者。

小米“涉足”三色激光投影,这意味着什么?

小米的入场三色激光投影,对智能投影行业来说是或将是一次巨大的市场冲击。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依靠技术溢价生存的二线品牌。当3500元就能买到配置相当不错的三色激光产品时,消费者很难再为品牌溢价买单。这或将引发行业新一轮洗牌,缺乏核心技术的玩家可能面临生存危机。

更深层的影响在于技术路线的选择。三色激光原本是高端市场的"护城河",现在却被小米拉下神坛。这可能导致两个结果:要么倒逼其他品牌加速技术创新,寻找新的差异化卖点;要么引发价格战,让整个行业陷入利润危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此次还带来了完整的智能生态体验。从澎湃智联到NFC投屏,这些生态优势是传统投影厂商难以复制的。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仅是硬件参数的比拼,更是生态系统的较量。

小米激光投影仪3的出现,标志着智能投影行业进入新阶段。当三色激光技术变得触手可及,厂商们必须思考:下一个竞争维度在哪里?

画质参数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,未来的差异化可能来自三个方面:一是内容生态的深度整合,比如与流媒体平台的独家合作;二是使用场景的创新,如游戏投影、户外投影等细分市场;三是人机交互的革命,比如语音控制、空间感知等体验升级。

后记点评:这场由小米引发的三色激光投影"技术普惠"运动,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。但行业需要警惕的是,在追求价格下探的同时,如何保持合理的创新投入,避免陷入"低价低质"的恶性循环。毕竟,没有技术创新的行业,最终只会走向内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