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,中国智能投影市场呈现出一组耐人寻味的"冰火两重天"数据:行业整体销量277.8万台,同比下滑3.9%;整体销售额46.8亿元,同比下降2.9%。然而,在整体市场遇冷的背景下,5000元以上高端机型市场份额却逆势攀升至6.5%,其中万元级超高端市场更是实现56%的同比暴涨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
这一"量缩价涨"的市场分化现象,折射出当前行业面临的深层变革。在消费需求疲软、政策补贴退坡以及巨幕电视等替代品冲击的三重压力下,以极米、当贝、VIDAA、峰米为代表的国产投影品牌正在集体转型——从过去"低价走量"的竞争策略,转向以技术创新驱动的高附加值发展路径。

“风浪越大鱼越贵”!解码国产智能投影不断“变贵”的隐情-视听圈

这种战略转向在今年各大品牌的新品发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极米RS 20 Ultra、当贝S7 Ultra Max、Vidda旗下C3系列等定价突破万元的旗舰产品密集亮相,不仅刷新了国产智能投影的价格天花板,更标志着行业竞争焦点已发生根本性转变——从"性价比之战"升级为"技术实力之争"

行业投影头牌为何让智能投影“贵”起来

2025年,极米、Vidda、坚果等头部品牌不约而同将旗舰产品价格推至万元区间,这一集体"冲高"现象背后,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。

“风浪越大鱼越贵”!解码国产智能投影不断“变贵”的隐情-视听圈

市场数据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。洛图科技监测显示,2025年上半年5000元以上高端投影市场份额达6.5%,同比增长1.6个百分点;万元超高端市场更实现56%的同比增幅。这表明消费升级趋势下,高品质产品正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。

更深层次看,这是一场行业自我品质证明的“举措”。2025年智能投影面对竞品的“反向冲击”,最为直接迎击的“招术 ”就是品质升高和产品形态多元化趋。通过三色激光、4K超清等技术创新,如今的旗舰投影已突破4000流明亮度门槛,4K分辨率在高端机型渗透率高达99%。这些突破不仅解决了"白天观影"的痛点,更重塑了行业定位——从“电视平替”升级为专业级家庭影院解决方案。

从商业角度看,高端化转型是必然选择。行业内部数据显示,万元机型毛利率可达25%以上,远高于入门级产品的只有几个点的利润。这种利润结构的重构,促使企业将资源集中投向光学引擎、散热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,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有行业人士向《视听圈》分析表示,当前投影市场正面临关键转型期,高端化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。在市场整体遇冷的背景下,若仅靠低价策略抢占份额,虽能获得短期销量,却难以持续。相反,聚焦高端市场、提升产品价值,才是构建品牌长期竞争力的关键。

“风浪越大鱼越贵”!解码国产智能投影不断“变贵”的隐情-视听圈

"低价冲量只能带来一时快感,而高端突破才能为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。"有行业专家表示,这一观点在业内已成共识——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溢价能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。当前行业低谷期,恰恰是品牌修炼内功、布局高端的绝佳时机。

后记点评:在液晶电视价格持续下探的市场环境下,智能投影行业正经历着从"价格战"到"价值战"的战略转型。头部品牌通过"技术+创新"双轮驱动,以三色激光、4K超清等技术突破实现画质飞跃,同时通过可旋转、折叠等形态创新拓展应用场景,从而让智能投影“变贵”的同时,也实现品质更高和更精。

业内专家指出,智能投影行业突围需要实现三重突破:技术上攻克亮度瓶颈,应用上拓展多元场景,定位上完成从"第二屏"到"空间显示解决方案专家"的升级。这种转型的本质是竞争维度的跃升,从硬件参数比拼转向用户体验的差异化竞争。

当前,智能投影正突破传统显示设备的边界,在家庭影院、移动娱乐等细分市场创造新增量。这场变革不仅是产品的迭代升级,更是整个显示行业格局的重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