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全球彩电市场的两大巨头,三星和LG的液晶面板采购策略直接影响着整个显示产业链的走向。最新数据显示,两家韩国巨头正在调整供应链布局——三星加大对华星光电(CSOT)的依赖,而LG则推动京东方(BOE)之外的供应商多元化。这一变化不仅牵动着中韩面板厂商的竞争格局,更可能加速全球LCD产业的深度调整。

韩系彩电“双雄”面板采购计划“出现”转向,中国方案成大赢家-视听圈

据市场调研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:三星电子在2024年的LCD面板采购中,华星光电以23%的份额成为最大供应商,而随着LG Display(LGD)逐步退出LCD市场,三星对华星光电的依赖度已超过36%。这一变化源于LGD广州工厂的出售,使得华星光电在超大尺寸面板(如65英寸、75英寸)上的产能优势进一步凸显。

与此同时,LG电子虽然仍以京东方为主要供应商(占比44%),但2025年计划小幅降低其采购比例至40%,同时提升华星光电和夏普的份额。这一策略调整表明,LG正试图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,以增强供应链韧性。

中国面板厂商受益,韩厂加速转向OLED​

三星和LG的采购策略变化,直接利好中国大陆面板厂商。京东方2024年电视面板出货量达5700万片,其中LG、海信、创维三大客户贡献近45%。若2025年三星和LG进一步增加对京东方的采购,其武汉10.5代线的产能利用率有望突破90%,规模效应将带来更强的成本竞争力。

华星光电则凭借三星的订单,巩固其在全球大尺寸LCD市场的地位。反观韩国厂商,LGD已基本退出LCD竞争,三星显示(SDC)则全力转向QD-OLED,这意味着韩系面板厂未来将更聚焦高端显示技术,而中低端LCD市场将由中国大陆厂商主导。

行业洗牌加速,台厂被迫转型细分市场​

随着三星、LG的采购向中国大陆集中,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(如群创、友达)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。

Omdia数据显示,2024年群创和友达在三星供应链中的份额已降至15%和14%,未来可能继续下滑。面对竞争压力,台厂可能被迫转向利润更高的细分市场,如车载显示、电竞显示器及商用面板。

此外,随着Mini LED背光技术的普及,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正借助大客户订单提升技术话语权,而台厂若无法在高端市场突破,可能会在未来的显示技术竞赛中进一步边缘化。

后记点评:三星和LG的采购策略调整,标志着全球LCD产业格局已进入新阶段——中国大陆厂商凭借产能和成本优势成为市场主导者,韩国厂商则加速向OLED、QD-OLED等高端技术转型,而台厂则需在细分市场寻找新增长点。

未来,随着Mini LED和Micro LED技术的成熟,面板行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产能规模,而是转向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整合能力。对于京东方、华星光电而言,能否在巩固LCD基本盘的同时,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抢占先机,将是决定其全球地位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