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西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里,隐匿着一些“不存在”的袖珍城市。地图上找不到它们的位置,寄信地址通常是“XX市XX号信箱”。它们是中国的神秘禁区——核工业基地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代号“221厂”、也就是如今的青海省西海镇,在这份工业遗址名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。作为中国核工业史上第一个核武器的研制基地,它开创了中国核科学事业和核科技工业的新纪元。

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爆炸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研制出厂;

1966年10月27日,中国首次“两弹结合”试验成功的原子弹在这里研制出厂;

1967年6月17日,中国爆炸成功的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出厂;

中国第一代核武器主要在这里研制,并实现武器化批量生产,装备部队;

中国第一个型号核武器在这里退役处理;

1995年5月16日,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“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”已完成历史使命、全面退役的消息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可以说,这里的每个遗址每处遗存,都见证了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见证了民族功勋们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”的家国情怀,见证了中华儿女自立自强、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。

2021年,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,西海镇的标识性文化符号——原子城纪念馆在一段时间的闭馆建设后重新开放,采用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机打造的多媒体科技方案,让传统展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复原模拟场景与高科技展示场景相衬托,充分展现“两弹一星”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科技升级,多媒体影像营造沉浸感

本次闭馆改建,打破了纪念馆原有的展览布局和展陈风格,创新性引入多媒体互动技术,如:全景体验、投影动态展示、沉浸式观展等,在进一步实现“智慧”场馆的同时,为观众营造逼真的感官体验,提升观展的互动性、参与性、趣味性。

为了让科技充分融入展陈方案,而不是刻意的炫技,展项设计利用投影仪光影特点,与实体环境结合,虚实相生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在《周总理的台历》展项中,使用1台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机,“两弹一星”元勋、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与周总理的书信往来,动态呈现于台历形状的立体墙面上,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,建国伊始国家领导人对科研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,也尽在不言中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穿梭时空,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

221厂基地,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,60多年前,一大批科研人员跋山涉水来到草原,从三顶帐篷起家,满腔热血建基地、搞科研,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,在这里创造了彪炳千秋的“两弹”研制奇迹,孕育出伟大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如今,这里早已化剑为犁,与当年相比面貌有了很多不同。如何让前来参观的观众如临其境般探索核科学事业初创期的故事?通过场景复原、模拟实景以及浮雕、模型等艺术展现形式,配合多媒体影像,可以切身感受到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《草原集结》方案采用5台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机,将实景模拟和光影画面无缝衔接,情与景相交融,历史娓娓道来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视野延伸,打破室内空间限制

和其它多媒体显示设备相比,投影机在展览展示中具有可异形展示、多台画面融合、灵活安装等优势,也因此在画面效果上显得更加沉浸震撼。

在《神秘禁区》方案中,12台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机分别对左、右、前、下四面幕布墙进行融合投影,站在中间观赏,视野完全被投影所覆盖,其画面一移动,感觉人也在移动,从室内来到广袤无垠的草原,探索藏在禁区内的核工业基地。 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而在《同一片家园》展示方案中,12台投影机打造全景式巨型弧幕,观众在任意位置、任意角度都能观赏画面内容,安静感受一段光影故事。

明基工程投影助力原子城纪念馆,无法忘却的绝密小镇-视听圈

当历史与科技碰撞,把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讲好,有助于传承先辈们熠熠生辉的精神品质。 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铭记先辈赴汤蹈火、艰苦创业的历史风云,有助于当代人以革命初心激励自己,肩负新青年的使命,为中华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