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LED面板或将在明年会出现新的变数,这一次“主导方”将是中国品牌华星光电押注的喷墨印刷OLED面板。据市场数据情报公司 UBI Research 报道,TCL 华星光电正准备在中国建设一条新的大型 8.6 代 OLED 生产线。

8.6代线直击韩厂命门!全球面板巨头200亿押注印刷OLED-视听圈

据悉,中国显示器公司 TCL CSOT(华星光电)计划在其位于广州的现有 T9 OLED 生产线附近的 T8 工厂建设一条新的 8.6 代(2290×2620 毫米)OLED 生产线。这项投资将基于喷墨打印技术,总投资规模约为 200 亿元人民币,堪称中国显示产业近年最激进的投资之一。

这条基于2290×2620mm大尺寸基板的生产线,初期规划月产能达4.5万片,远超京东方同期8.6代线的3.3万片和三星A6线的1.5万片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矩阵——从6.5英寸智能手机屏到65英寸电视面板均可切割,这意味着华星光电正试图用单一产线覆盖全场景需求。

UBI Research预计 TCL 华星光电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发布正式公告,并于今年10 月举行动工仪式。

华星光电为何“重注”喷墨印刷OLED面板

对于在LG Display的WOLED和三星显示的QD-OLED已建立技术壁垒的当下,华星光电依然选择押注喷墨印刷OLED。对此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,此举绝非偶然。因为相较于传统蒸镀工艺需要精密金属掩膜板,喷墨技术能直接将RGB有机材料"打印"在基板上,不仅材料利用率提升50%以上,更规避了蒸镀设备被日企垄断的卡脖子风险。

尽管目前印刷OLED在亮度均匀性和寿命方面仍有短板,但华星光电2024年已实现小批量量产突破,此次200亿投资实则是将实验室技术推向产业化的关键一跃——毕竟,要挑战年产能超千万片的韩系巨头,必须跨过规模效应的门槛。

8.6代印刷OLED生产线一旦投产建成,这意味着什么?

这条产线若在2026年如期投产,引发的连锁反应将远超企业竞争层面。对上游设备商而言,东京电子、爱发科等传统蒸镀设备厂商可能面临订单分流,而喷墨打印设备企业Kateeva、日本松下将迎来爆发机遇。下游终端市场则可能出现价格拐点:当85英寸印刷OLED电视面板成本降至QD-OLED的70%,终端售价下探至万元级并非天方夜谭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技术路线的话语权争夺——如果中国率先实现大尺寸印刷OLED量产,全球显示产业"韩国主导、中国追赶"的格局或将改写。

后记点评:不过,尽管前景诱人,华星光电的豪赌也存在一定变数。UBI Research执行副总裁韩昌旭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喷墨印刷OLED技术目前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,特别是在亮度表现、使用寿命、大尺寸面板均匀性以及良品率等关键指标上,与成熟的蒸镀工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政府已将这项创新技术列为下一代显示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,并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。

目前国内面板企业正在加速布局:TCL华星光电重金押注喷墨印刷技术,维信诺则深耕ViP(维信诺智能像素化)技术路线。这种双轨并进的策略,彰显出中国显示产业突破技术封锁、争夺行业话语权的决心。一旦实现大尺寸OLED的量产突破,将有望改写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