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有品牌“跟进”116吋巨幕电视,这一次是全球前三面板巨头
继海信、Vidda等品牌之后,又一家企业押注116寸巨幕市场。4月29日,惠科(HKC)宣布推出全球首款116英寸Mini LED巨幕显示屏,正式加入“百吋+巨幕俱乐部”。

不过,和海信、Vidda本身是彩电终端品牌不同,惠科的身份是全球液晶面板前三的上游供应商,它的入局不仅意味着大尺寸技术竞争升级,更可能从产业链上游掀起一场“110+超大屏”的市场卡位战。
惠科为何“跟推”116寸Mini LED巨幕?
据介绍,惠科116英寸巨幕屏基于G8.6高世代线制造,采用MMG(Multi-Model on Glass)套切技术,将玻璃基板利用率提高至94%。该技术在确保量产良率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成本。每块屏幕经过出厂检测,保证亮度均匀性与色彩准确性。
产品采用4K分辨率,支持120Hz至170Hz多档刷新率,并通过倍频技术实现最高330Hz显示。搭载7000:1对比度和低反射率屏幕,提升画面层次感并减少环境光干扰,适用于电影观看、体育赛事及游戏场景。
作为京东方、华星光电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厂,惠科此次推出116英寸Mini LED屏,核心目的并非直接卖电视,而是展示技术实力并争夺高端面板订单。其采用的G8.6高世代线+MMG套切技术,将玻璃基板利用率提升至94%,显著降低生产成本——这正是面板厂的竞争优势。
惠科的策略很明确:通过自研116英寸屏证明其Mini LED量产能力,吸引海信、创维等终端品牌采购。毕竟,目前百英寸以上电视仍依赖少数面板厂供应,而惠科若能以更低成本提供同规格屏幕,将直接动摇竞争对手的定价权。
有行业人士分析表示,随着彩电市场越大越香的趋向更为明显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惠科推出116寸巨幕液晶,无疑会增重自己在行业中的品牌价值高度。此外,从对品牌厂的吸引力来讲,多一位供应商加入无疑能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供应格局体系。
显示产业的产品越来越追求大屏沉浸,这是不争的行业共识。特别是百寸+巨幕电视也是当下市场的热点。
尤其在今年98/100寸已经开始全面进入“价格内卷”档期,多数产品都在万元以内,让百寸电视已经成为普及产品,或难以担得起高端产品的头衔。进入2025年之后,把电视尺寸进一步朝“百吋+”之外做大,这已经成为当下行业的“极为确定”的共识。
例如,海信、Vidda“加码”116”、TCL、雷鸟、三星首推115”巨幕液晶,这是引领彩电行业继续做大一个积极信号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HKC(惠科)出手推出116巨幕液晶也是“锚定市场需求”一个积极举措。
115英寸 vs. 116英寸:110+巨幕开打“1英寸战争”
目前,在110+巨幕超大屏市场存在极为微妙的尺寸竞争。TCL、雷鸟主推115英寸,背后则是华星广电的“面板赋能”,而海信、Vidda押注116英寸,背后则是“惠科的支持”。而现在惠科如今也选择116英寸,这极为明显向业界昭示出一个信号:或将在110+巨幕市场的“卡位”战打响一场“1英寸战争”。而这场“1英寸战争”的背后,实则是面板厂与终端品牌联合推动超大屏普及的行业合谋。
惠科作为上游厂商入局,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百英寸屏的生产成本。目前,115/116英寸电视价格仍集中在5万-10万元区间,但参考此前98英寸电视从20万元降至2万元的历史,百吋+屏的降价空间巨大。
惠科的MMG技术若能提升良率,116英寸面板成本可能快速下降,进而带动终端售价下探。届时,Mini LED巨幕电视或从“奢侈品”变为“轻奢品”,甚至冲击85-98英寸市场。例如,若116英寸电视未来降至5万元以内,部分消费者可能跳过98英寸直接选择百吋+巨屏。
后记点评:惠科的116英寸屏,本质上是一次“上游定义下游”的行业案例。面板厂的技术突破(如MMG套切、更高世代线)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尺寸、成本和竞争力。未来,百英寸市场的胜负手可能不在品牌营销,而在于谁能拿到性价比最高的面板。
可以预见,2025年将成为百吋+Mini LED电视的爆发元年——惠科的入局,不仅加剧了超巨幕电视尺寸之争,更可能从上游推动一场“超大屏平民化”运动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,或许是用更低价格享受巨幕体验的用户。
原创文章,作者:soup82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《全球前三面板厂杀入!116吋巨幕电视再添“重量级玩家”》http://www.avq360.com/2025050331412.shtml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