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华星光电8.6代印刷OLED产线投资计划浮出水面后,国内另一条高世代OLED生产线迎来关键进展。8月11日,合肥国显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合肥国显")负责建设的8.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完成主厂房封顶,标志着这条采用维信诺ViP(无精细金属掩膜版)技术的全球首条高世代AMOLED产线正式进入设备搬入阶段。

据了解,维信诺自主研发的ViP技术,通过半导体光刻工艺实现像素制备,彻底颠覆了传统蒸镀工艺对FMM的依赖。其独立像素、亚微米级精度及良率优势,使AMOLED面板切割效率提升30%以上,尤其在中大尺寸领域,可显著降低平板、笔电及车载面板的生产成本。这一技术路径的突破,不仅解决了FMM带来的分辨率瓶颈和材料损耗问题,更将AMOLED的经济性边界从智能手机拓展至IT和车载蓝海市场。
全球首条8.6代ViP AMOLED产线封顶背后
主厂房168天封顶的“合肥速度”,折射出中国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双重突破:一是技术转化能力,ViP从实验室走向8.6代量产线,验证了自主创新技术的工程化可行性;二是生态协同效率,维信诺与合肥国资的“技术+资本”模式,创造了从土建到封顶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40%的纪录。
据悉,该产线每月3.2万片玻璃基板的规划产能,直指全球中尺寸OLED面板10%的供给缺口。值得注意的是,华星光电同期推进的8.6代OLED项目同样锁定IT应用,两大头部厂商的技术共振,预示着中国正从OLED产能规模竞争转向技术标准定义的新阶段。
2025年“AI显示元年”的产业背景下,ViP技术的量产恰逢其时。其像素级精度可支持8K级分辨率,配合AMOLED先天的高对比度与柔性特性,完美契合AI PC的视网膜显示需求和车载显示的异形集成趋势。
Omdia数据显示,未来五年中尺寸AMOLED市场将保持26%以上的复合增速,而ViP技术带来的600PPI以上超高解析度、20%功耗优化等指标,正是应对AR/VR微显示和智能座舱多屏交互的关键筹码。
此次封顶,意味着中国企业在AMOLED技术代际切换中首次掌握先发优势——当韩国厂商仍困于FMM材料成本时,ViP技术已为下一代显示产品埋下性能锚点。
从“追赶者”到“定义者”的产业变局
近日,国内两条8.6代OLED产线建设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,引发行业高度关注。有业内人士向《视听圈》指出,这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正在实现从"规模扩张"到"技术创新"的战略转型。
特别是,这一次维信诺ViP技术的即将进入量产节点,不仅将改写三星垄断中尺寸OLED的格局,更可能催生新的行业标准。这场由技术革新驱动的产业升级,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已进入“自主创新输出”的新纪元——从依赖进口产线到输出原创技术,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,中国屏企正在AMOLED技术赛道竖起新的路标。
原创文章,作者:soup82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《550亿!全球首条8.6代ViP AMOLED产线封顶:中国显示再突破》http://www.avq360.com/2025081132605.shtml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