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显示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全球彩电第一品牌三星电子近期从德国默克专利公司(Merck Patents)收购53项美国量子点(QD)专利的举动,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。

有行业人士向《视听圈》分析认为,三星此举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知识产权交易,更是其在量子点显示领域的关键战略落子,旨在巩固其高端市场地位、加速技术路线演进,并对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竞争对手形成压制。

剖析:全球彩电“一哥”一举“吃下”53项量子点专利,此举意欲何为?-视听圈

从技术应用维度看,此次收购覆盖了三星目前及未来的多条产品线。据披露,专利内容涉及无镉量子点材料、QD增强膜(QDEF)、QD色彩转换层(QDCC)等核心技术。短期内,这些专利将直接应用于三星已量产的QLED电视和QD-OLED电视——前者通过将量子点片与LCD面板结合提升色域表现,后者则依托蓝色OLED光源与QD转换层实现更纯净的色彩。

中长期而言,这批专利将为三星开发下一代自发光量子点电致发光(QD-EL)技术奠定基础。QD-EL被视为终极显示方案之一,其无需背光、色彩寿命更优,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。值得注意的是,专利中强调的“无镉”特性符合欧美严苛环保法规,与中国部分厂商仍使用含镉量子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,这也为三星未来应对国际贸易与环保争议提供了重要筹码。

剖析:全球彩电“一哥”一举“吃下”53项量子点专利,此举意欲何为?-视听圈

从左至右:QDEF 技术,QDCC 技术、QD-EL 技术

对三星而言,此次收购远不止是技术储备的扩充,更是其应对全球显示产业格局变化的关键战略卡位。

当前,中国电视企业凭借Mini LED+QD混合技术、低成本大规模制造优势,持续扩大在全球中高端电视市场的份额。TCL、海信等品牌通过“QLED+Mini LED”背光方案实现了在亮度、对比度等参数上的快速追赶,甚至在超大尺寸LCD领域已威胁到三星的传统优势。

通过收购默克专利,三星一方面可强化自身在高端QD技术上的专利壁垒,遏制中国厂商的技术模仿与市场扩张;另一方面,可通过推动无镉化、新材料结构(如去除阻隔膜的QD片设计)等行业标准,抬高整体技术门槛,迫使竞争对手在合规性与成本之间面临两难。

从三星的整体技术布局来看,此次动作也折射出其显示战略的长期性与系统性。三星早在2016–2017年间就从QD Vision收购了148项美国专利,加上此次从默克获得的53项,已逐步构建起全球最庞大的量子点专利组合之一。

此外,集团内部由三星综合技术院牵头,协同三星显示公司、韩松化学等机构共同推进量子点技术研发,覆盖材料、器件结构与生产工艺多个层面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三星正在尝试简化量子点片结构(如去除阻隔膜),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——目前阻隔膜占比高达40%且依赖日本DNP公司供应。如果成功,三星将实现“高性能+低成本”的双重优势,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显示市场的话语权。

后记:综上所述,三星此次收购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补充,更是其面对中国厂商竞争、环保法规趋严和下一代显示技术不确定性所采取的战略性回应。通过专利布局,三星试图在技术、成本与合规性三个维度建立护城河,以确保在QLED、QD-OLED乃至未来的QD-EL竞争中持续领先。而全球显示行业的竞争,也已从单纯的价格与规模之战,升级为知识产权、材料创新与生态链整合的综合博弈。